天美娱乐

   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

      文章来源:天美娱乐      责任编辑:天美娱乐      编辑时间 :2018-12-18

      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。中华文化蕴涵着优秀的传统,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:

        第一 ,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。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,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、聚散分合、迁徙融汇,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,文明认同始终如一 。而能够达到这一境界,其根本因素就是国家统一的理念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,成为人们一致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。

        第二,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 。民本思想萌生于西周初年,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思想领域提出了“敬德保民”的命题。春秋时期 ,“重民轻神”、“恤民为德”成为较为普遍的思潮 。儒家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,形成了“以民为本”的政治主张。秦汉以降 ,“重民爱民”成为历代王朝宣称的基本政治原则之一。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、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        第三,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 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,儒、墨、道、法 、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阐发。比如,儒家提倡“中和” ,强调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,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;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 ,提倡遵道以行,率理而动,因势利导 ,合乎自然 ,海涵宽容 ,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;墨家倡导“兼相爱,交相利”,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、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。

        第四,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 。仁义是中国古代处理人际关系、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 ,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价值观念 。这些观念可以用“仁 、义 、礼、智、信”五个字来概括。以此为基础 ,确立了一系列解决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、满足封建社会伦理基本需求 、完成个人人格健全的道德规范。

        第五,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 。早在《周易》中,就有了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。孔子主张“三军可夺帅也 ,匹夫不可夺志也”,孟子提倡舍生取义 ,推崇大丈夫精神,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 。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,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,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。

        第六 ,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。“中庸”就是合宜的分寸 、合宜的“度” ,恰到好处 ,收放恰宜 。孔子提出“中庸”的概念 。在孔子看来,凡事都必须做到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,不走极端。孔子把这种“中庸”之德定位为极高的道德境界与政治智慧,以之为人们处世接物的高明艺术 。

        第七,个人理想追求上的“修齐治平” 。《礼记·大学》 :“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修身,修身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儒家认为,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当以修身为本。正心诚意的修养,个人道德的完善,是治家、治国、稳固天下的根本。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,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志士仁人 ,它也是古代读书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追求 。

        第八,社会理想上追求“小康大同”。小康,最早源出《诗经》:“民亦劳止 ,汔可小康。”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 ,小康最早在西汉《礼记·礼运》中得到系统阐述 ,成为仅次于“大同”的理想社会模式。它相对于“大道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大同社会,是“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”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。“大道之行也 ,天下为公”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和追求。


      天美娱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

     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2区10号楼10层

      电话:86-010-63727355

      COPYRIGHT ©2018-2025 天美娱乐集团,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  天美娱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电话:86-010-63727355
        XML地图